中国疾病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蔬菜种植

大棚种植成本高靠“棚”救菜难实现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8-9-16 12:21:55 人气: 标签:大棚蔬菜种植成本
导读:5月底的蔬菜市场,叶菜越来越少。但是市民发现,往年会在这个季节上市的小白菜、上海青,今年因为受雨水影响,价格暴涨。往年每公斤4元,今年每公斤价格达到7元至…

  5月底的蔬菜市场,叶菜越来越少。但是市民发现,往年会在这个季节上市的小白菜、上海青,今年因为受雨水影响,价格暴涨。往年每公斤4元,今年每公斤价格达到7元至9元。近日,记者对此进行采访时有农户表示,前段时间雨水频繁,导致菜地被淹,叶菜产量大幅度下降。部分菜地绝产,而豆瓜类受雨水天气影响,也减产三分之一。对于如何缓解天气对蔬菜生长的不利影响,我市农业专家指出,受淹蔬菜灾后复产对于农户非常重要。至于目前人们关心的蔬菜大棚种植,因为投资成本较大,在普通农户中推广还不现实。

  强烈的阳光在一片甜玉米地上,结了玉米的植株奋力地生长,享受着光合作用。即便如此还是不难看出,狂风大雨给它们留下的痕迹——— 一些玉米被风雨打得东倒西歪,枝叶缭乱。这是记者近日在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东江村看到的画面。

  “下大雨的时候我们只能白白看着玉米地被淹,虽然心疼得都快流血了,但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分包了玉米地的覃先生苦笑着说。覃先生是广西人,来惠10多年了,承包了近20亩玉米地。他种的甜玉米主要用于煲汤,一般在春节时种下,成熟期为5个月。近期的下雨天对玉米的影响很大,原来亩产1250公斤的甜玉米,现在下降到750公斤。同时,因为甜玉米的卖相不好,销量也大幅度减少。但甜玉米并没有物以稀为贵,反而每公斤售价才1元至1.2元。

  “有大棚当然好了,但是投资太大了,我们这些靠天吃饭的农民不敢想,只是希望天气好一些。”覃先生望着绿油油的甜玉米地说,即便天上掉下来个大棚给自己用,他还要学一学才会用。

  在惠城区汝湖镇种菜的吴先生是广西人,来惠州10多年了,一家三口在汝湖镇新光村租了六七亩地种菜。当天,吴先生从家里拉了近3000公斤通心菜到惠州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去卖,但一天下来却没有卖掉多少。“这些菜今天卖不完就要扔掉了,不然也会烂掉。”吴先生无奈地说。

  吴先生从清明节期间就开始种通心菜,通心菜每半个月收获一次。此前,他也种过生菜、小白菜、上海青,但因为这些菜会被雨水淹死,吴先生才改种通心菜。然而,种上通心菜也并没有好收成。遇到大雨天气,地里的水就会淹到脚踝以上,通心菜发不了芽,生长期相应被拖长。按照正常情况来说,通心菜采摘后就可继续再发芽,一亩能产出约2000公斤,但下雨天产量减少了一半。“为什么不建大棚?起码能遮风挡雨啊。”记者问。吴先生说:“想都不敢想,冬天想给蔬菜扣膜,一亩地都要5000元,建大棚就更不用说了,卖菜都卖不回来这些钱。”

  吴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租一亩地每个月要1500元,电费每月1000元,要是使用化肥,一包化肥就要200多元。算下来一个月的开支不小,一家人一年都挣不到两万元。“现在菜都快种不下去了,收了这些后我都不想种了,还不如出去打工。但是想到小孩没人带,只能维持现状。”吴先生显得很苦恼。如今,他最希望的是能够帮助他把种出来的菜销售出去。

  在陈江街道青春村,老板黄锦海在这里建起了100亩大棚,有的大棚现在仍在建设中。日前,记者来到青春村看到,工人们正忙着挖土、安装设备等,一个个大棚已初具雏形。

  目前,黄锦海的蔬菜主要种植苋菜,在大棚种出来的苋菜茎部很白,种下的苋菜一般16天就有收获,最快的还能再缩短3天时间,这也是黄锦海认为用大棚种植蔬菜的好处之一。

  黄锦海从事蔬菜种植业有14年了,他告诉记者,以前他建的大棚是老旧式的,现在的新式大棚可防雨水、防台风、可控温,还有冷气,最大的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建造大棚种蔬菜更能稳定质量,稳定储藏,蔬菜供应。因为夏季的温度高,在市面上吃到的普通蔬菜味道比较苦。而在大棚种植可通过人工调节温差,种出来的菜味道比较鲜甜。此外,利用大棚还可以种植像芥菜等在夏季高温多雨天气下普通种法种不了的蔬菜。

  虽然大棚的功能多多,益处多多,不过,建大棚的价格并不便宜。仅仅在建的这个高科技大棚造价就要100多万元,幸好省里有专项资金补助。目前,黄锦海自投了差不多300万元建造了各种大棚100亩。他的蔬菜采用“农户+企业+合作社”的形式,用大棚种出来的蔬菜有自己的品牌,主要销往、东莞、广州等地。蔬菜的质量好,价格比同行要高10%至15%,每公斤批发价20多元。最好的时候,用大棚种植的苋菜批发价为每公斤26元,到了市场上更是卖每公斤32元至36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而在蔬菜里,没有用大棚种植的菜心批发价则为每公斤8元。

  相比大棚内蔬菜的欣欣向荣,看着大棚外的菜地,黄锦海说:“近期一时出太阳一时下雨,在这种高温多雨的天气下,原本每年5月12日左右大量上市的蔬菜,现在只出产了一点点。接下来,我准备再种青瓜和长豆角。”

  近年来,一些大型蔬菜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选择建设大棚种蔬菜。严传礼是一位菜场老板,在惠东有2000亩蔬菜,是当地的蔬菜种植大户。如今,他在市面上销售的农产品主要是苦瓜和香瓜。因为近期的高温雨水天气,加上地势低洼,他的菜地都被水淹了,瓜果也因此减产了三分之一,质量也下降了。

  此前,严传礼看到别人通过建大棚种蔬菜有不错的经济效益,于是也想效仿。去年,他在自己的蔬菜基里建起了100多亩温控式大棚,每亩的造价需要10万元。现在,他在大棚里试验性地种上了茄子和香瓜。“现在这个季节很少茄子和香瓜,我是按季节需求来种的。试验种出来的瓜果就拿来送人,如果试验成功的话,明年这个时候就会大面积种植。”对于建造大棚,他认为,大棚的投资成本大,风险大,菜农独自承受还是有些困难和风险的,希望能够进行扶持。

  近日下午,当记者来到惠州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时,眼前一片繁忙景象。工人忙着从大卡车上上货卸货,车辆在道中间缓慢穿梭,车流、人流混杂在一起堵而不塞。在蔬菜交易区,放眼望去,满眼尽是绿油油的通心菜。一个摊档前就摆放了好几个装着通心菜的大箩筐,不少摊档前都站着几个菜农。

  据惠州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近期天气变化大,雨水多,农民种植的农作物都被水泡烂了根,导致农作物收成减少。今年惠城区仍图、汝湖、惠阳平潭等镇出产的一些玉米因天气变化大,种植了3次才成活。种出来的甜玉米品质不高,卖相也不好。现在,市场上的蔬菜主要是瓜果和豆类。本地蔬菜每天的交易量在60吨至70吨左右,主要销往惠东、江西、河源、深圳等地,本市的销量占四分之一。因为蔬菜产量减少,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不少前来买菜的顾客都抱怨菜价高,却也束手无策。

  该工作人员说,由于到惠州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交易的菜农大多是小本经营,缺乏资金投入建造大棚。再加上大棚种植的蔬菜因成本投入大,销售的价格自然也比较高,也只适合小部分消费人群。“除非受连续雨天影响,普通种植蔬菜减产,大棚种植出来的才能获得更多市场。”该工作人员说。

  据悉,目前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约为138万亩,而使用大棚种植的只有3万亩,仅占约2.2%。据市农业局种植业科工作人员骆悦介绍,解决南方夏季高温雨水天气对蔬菜种植的影响,建设大棚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随后,记者从市农业局农机办了解到,目前的农机补贴主要用于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具购置,而大棚属于设施农业中的基建部分,目前没有列入补贴范围。骆悦认为,能够建设大棚那是最好不过,但对于普通的菜农来说,建设大棚的资金成本、要求太高,对他们来说不太现实。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作科科长祝升直告诉记者,大棚的作用主要在于防寒,农户利用大棚主要是种植反季节蔬菜,所以在全年气温较高的惠州使用还不多。目前,建设有大棚的还是一些大规模的蔬菜种植,他们有经济条件,同时也有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大棚种植一些价值高、品种稀有的蔬菜,以适应市场的部分需求。这些蔬菜的特点是质量好、价格高,适应高端消费人群。而普通农户种植面积小,经济能力有限,缺乏技术和高端蔬菜的销售渠道,在普通农户中推广大棚种植确实很不现实。

  如果建设大棚对于普通农户很困难,那么菜农如何防水呢?祝升直表示,普通农户在遇到雨水天气时,最好还是通过改种一些耐水性好的蔬菜,如番薯苗、黄瓜、茄子、通心菜等,或是把农田的垄起高一些,以达到减少损失的作用。这样的做法更符合菜农的现实条件,而且更易做到。同时,他提醒普通农户,蔬菜生产周期短,菜地被淹后,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复产。

  “比如要清理沟畦,排除积水。菜地受淹时,有毒物质增多,根系活力衰退,影响植株生长。洪水退后,要迅速开沟,排除地下积水,降低地下水位,排除有毒物质,促进根系生长。同时,要及时对畦面进行松土,加速土壤氧化,促进蔬菜恢复生长。”祝升直说。

  此外,要了解灾情,分类处理。一些受淹较重但根系仍有吸收能力的茄子、椒类、冬瓜等蔬菜,可通过剪除地面上过密的枝叶,或用遮阳网短期进行遮阴,防止涝后突晴暴晒,减少蒸腾,预防生失水引起萎蔫;对其它瓜类蔬菜,可剪去部分黄叶、烂叶、老叶,适当中耕、培土、压蔓,促进根系发育;对豆类、叶菜类可把附在叶片上的污泥冲洗干净,恢复叶片光合作用。

  受淹后蔬菜的根活力严重下降,吸收能力减弱。同时,菜田受淹后,养分容易流失,故应及时补施氮、磷、钾肥及其它复合微肥。

  “最后,还要注意及时改种,抢时播栽。对受淹时间过长的叶菜类如大小白菜,以及瓜类、茄类或不耐浸的其它蔬菜,要及时安排好重新播种或改种工作。洪水过后,要及时石灰消毒,然后抢晴整地,安排好播种期。可优先考虑安排种植生长期短、生长快、产量高的品种,以确保蔬菜均衡上市,确保市民生活所需。”祝升直说。

  毫无疑问,大棚可以大大减少蔬菜种植对天气的依赖,可以改变菜农靠天吃饭的现实。但是,最大的现实是普通菜农承担不起建设大棚的费用。进一步想,如果菜农都建大棚,这笔费用自然会算到菜价上,势必会增加消费者的经济负担,这又不是市民想看到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普通菜农懒于思考,到了什么时候就种什么菜;天气不好,就再等等;收获的菜卖不出,就扔掉。记者认为,菜农要尽可能改变被动状态,不仅能吃苦耐劳,还要有学习的意愿和能力。认真思考和总结,积极面对天气变化,及时调整蔬菜品种,减少损失。同时,还要多关注市场情况,了解市场动态,把握市场行情,合理安排种植各种蔬菜,争取做学习型农民。

  此外,部门除了帮助菜农做好菜地抗旱防涝工作外,还应多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吸引农民上课堂学知识,引导菜农做知识型农民。

  “多亏了工作组,多方联系,不掏钱俺家的蔬菜大棚就上了保险,今后再要遇上灾害天气不用担心了!”大棚上保险让省鹿泉市大河镇北高庄村农民高增祥心里踏实了许多。5月17日,在中国保监会监管局驻村工作组帮助下,鹿泉市大河镇北高庄村16户蔬菜大棚种植户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蔬菜大棚保险合同,蔬菜种植户免费获得蔬菜大棚保险。

  说起为村民蔬菜大棚入保险,驻北高庄村工作组组长苏利君道出了缘由。北高庄村耕地1100亩,上世纪十年代,曾以种植黄瓜等蔬菜闻名。即使是现在,蔬菜大棚种植仍是该村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然而,蔬菜大棚种植风险大,一旦遇到冰雪霜冻、暴雨洪水等恶劣天气,将会损失惨重,于是很多农民都不愿种植蔬菜了。入户了解情况后,工作组根据北高庄村实际,经多方联系沟通,工作组请来经营农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负责人来村里,普及风险保险知识,开展农业设施保险知识,并筹措资金为村里的18个蔬菜大棚免费上一年的农业设施保险。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温 舒 陈春惠本版图片(除署名外)本报记者温 舒陈春惠 摄统筹 本报记者温 舒梦见屎沾身

  文章由325棋牌提供发布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