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水果种植

毕节晚字报刊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17-8-7 22:31:13 人气: 标签:连雾水果
导读:高启,男,35岁,毕节市七星关区桥街道农技人员。2016年6月,他积极响应市委、区委关于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山地高效农业发展项目的号召,到七星关区八寨镇茅…

  高启,男,35岁,毕节市七星关区桥街道农技人员。2016年6月,他积极响应市委、区委关于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山地高效农业发展项目的号召,到七星关区八寨镇茅栗坪社区领办创办草莓种植,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填补了八寨镇领办创办山地高效生态农业项目的空白,成为七星关区实施人才助力脱贫攻坚“七项行动”中的人才扶贫先锋。

  2001年至2012年,高启曾服役于边防部队,在部队服役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大棚种植和管理经验。退伍后分配到桥街道的他,本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但想着为家乡做出更多奉献的他,想到2001年入伍前自己曾开过摩托车修理铺的八寨镇,地理优势明显,优美适宜,民风淳朴,在这片热土上他还找到了人生的伴侣,可以说是他人生转折的地方,但一直因欠缺产业发展支撑,经济发展一直较为落后,他地回到了八寨镇再续前缘,在茅栗坪社区团结组创办了“恒盛草莓”,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创办至今,虽然才短短一年的时间,但在高启的带领下,已初具规模,目前已流转土地30余亩,建立大棚23个,面积达1万余平方,为茅栗坪社区决战脱贫攻坚做出了贡献。

  万事开头难。创办前期高启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土地问题。茅栗坪社区土地肥沃平坦、适宜,适合发展大棚种植,在流转土地过程中,部分群众不愿将土地流转出来。在八寨镇党委及茅栗坪社区干部的配合支持下,大家主动上门做群众工作,白天遇不到人就晚上去、一次谈不好就去两次,从自己渴望带动发展的初衷谈到产业发展前景再谈到能带来的好处,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从23户村民手中按500元每亩一年的价格流转了30余亩土地,其中涵盖了5户贫困户。

  解决了土地的难题,随之而来的便是资金短缺的问题,流转土地加上建立大棚共计要花费50余万元,这对高启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在八寨镇党委的帮助下,成功申请了84543元的钢架大棚项目补贴。为解决高启在创业中随时可能面临的困难,八寨镇采取党组织跟进对接式服务,确保在发展中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党组织就拓展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正轨后,高启可谓是了“开挂模式”, 2016年12月中旬,草莓正式上市,仅一季就收获草莓2万多斤,通过实地采摘和城区批发的模式创收50余万元。2017年6月草莓下市后,高启再次投入20余万元引进火龙果种植,并赴海南学习种植经验,希望成为七星关区第一家种植火龙果的大棚。目前,引进的火龙果苗已全部栽培结束,有不少苗种还结出了含苞欲放的花朵。

  初获成功的高启并没有忘记带动群众发展的初心,在发展产业中,优先解决了周边13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每人每月务工收入2400余元。同时,对在务工的贫困户他总是悉心传授栽培技术,像家人一样与大家和睦相处。务工的岳顶会是茅栗坪社区一名贫困户,在高启带动下辛勤工作,他总对高启说:“八寨有很多地方能打临工,工资比这还高,但是我们不愿去,就要在草莓跟着你干,你说的教的我们都能懂,你还能给我们提供稳定的长期的岗位,我们就要跟着你发展”。

  “创产业带动发展,护生态绿化乡村”——这是大门贴着的一副对联,虽然平淡朴实,但这是高启这位文化水平不高的铁血汉子说出的心理话。虽然现在能带动的群众有限,但高启有自己的打算,他深知自己不光是从冰山上回来的一个人民子弟兵,更是脱贫攻坚战线上的一名战士,他说:“现在时机还不成熟,我还处于发展期,有一定的风险,我宁愿自己亏也不能让群众亏。等我做稳定了,把产业做大了,我要培养出更多的种植能手,带动更多群众一道发展”。 ·张扬彬 吴学喜·

  推荐: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