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苗木种植

安徽滁州来安县:塑造文明乡风 “内外兼修”兴乡村

作者:habao 来源:未知 日期:2020-9-4 14:13:31 人气: 标签:安徽滁州苗木
导读: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从“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转变,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美丽经济,塑造文明乡风,过去落后的乡村向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

  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从“以点为主”向“由点到面”转变,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美丽经济,塑造文明乡风,过去落后的乡村向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近日,记者来到来安县舜山镇三湾村,只见白墙黛瓦掩映在红花绿树中,依依杨柳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山水画,乡村美景令人沉醉。

  然而几年前,三湾村却是另一副模样。“以前,村里到处是垃圾,沟渠水塘堵的堵、脏的脏,露天粪坑比比皆是。”据三湾村老支书杨发昌介绍,过去的三湾村不仅硬件设施差,村民的生活也不少,不讲卫生乱扔垃圾,导致脏乱差。

  去年以来,三湾村先后投入600万元,实现全村道硬化、污水净化、公共场所亮化,新修了景观塘、村民活动广场等配套设施,改善人居。“现在,了,灯亮了,垃圾有专门的保洁公司来收运,村容村貌变美了。”杨发昌笑着说。经村“两委”反复宣传,在乡贤的带动下,如今村民们已渐渐改变了以往垃圾随手扔、污水随意泼的,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注重、讲究卫生,将房前屋后得干干净净,三湾村有了“绿水青山入画来”的美丽嬗变。

  三湾村只是来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自2018年以来,该县先后投入2.03亿元,整合项目资金1.1亿元,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线一风景”,改善农村人居。重点实施危房、道硬化、污水处理、灯亮化、卫生改厕、安全饮水等“六大工程”,同步抓好公共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农家书屋、文化场所、健身广场和便民超市等“六大配套”,打造美、配套齐、功能全的精品村。据来安县美丽办主任虎介绍,该县围绕“主抓示范点、延伸示范线、打造示范圈”的工作思,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水平、上台阶。目前,全县已成功打造一批优美、设施配套、产业突出、特色明显、功能齐全的魅力镇村。

  此外,该县还积极构建“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率达100%,实现了乡村环卫保洁常态化、专业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在全域推广,建成有机垃圾资源站12座、堆肥点78座,可回收垃圾回收站(点)142个,初步形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资源回收、有机堆肥、无害处理”模式,一个“点上出彩、线上美丽、面上洁净”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初步建成。

  在该县半塔镇罗庄村的万亩葡萄园里,村民张守明正在给葡萄疏果、施肥。“经过疏果,果实大小能更均匀,这样的葡萄才能卖上好价格。”种了几年葡萄,张守明已成行家里手,靠着眼前这5亩葡萄,他不仅成功脱了贫,家里还培养出了一个大学生。

  张守明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父母身体不好需常年服药,家里还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学,生活一度十分困难。近年来,在合作社专家的指导下,他更新了葡萄品种,收入也水涨船高。去年,他靠种葡萄加上在合作社打打零工,纯收入3万多元。

  罗庄地处来安县北部山区,以沙土地为主,村民种植葡萄、红薯、百合等农副产品由来已久,但因农户零散种植,销售比较困难,增收效果并不明显。为了让葡萄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果”,县镇两级整合项目资金,先后投入800多万元,完善了罗庄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引进葡萄新品种,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葡萄种植走集约发展之。如今,罗庄村葡萄种植面积达1万亩,全村1150户农户中有800户从事葡萄种植,亩均收入达2万多元。

  据虎介绍,来安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立足“内外兼修”可持续发展,实施“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战略,形成“村村有产业、户户有主业、人人搞创业”的良好局面,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持续增加。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828家、1349家,特色蔬菜优势区发展到20万亩,苗木花卉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亩。

  美丽乡村催生美丽经济,来安县美丽乡村成了南京、常州、上海等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圣地。2019年,该县共接待游客66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5亿元,乡村游已成为该县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引擎,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办农家乐、采摘园吃上了“旅游饭”,了“致富”。

  在来安县张山镇,提到“来安”李玉龙,大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作为林果专业合作社社长,多年来他一直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主动为群众送技术、送资金、拓展销售渠道,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李玉龙说:“乡里乡亲的,既然自己有能力,就该为大家做点事。”

  “在李玉龙这样一批、模范的带领下,全县现有9.3万名志愿者,常年开展扶残助弱、社区服务、移风易俗等,倡树文明乡风。”据来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愿服务指导中心主任陈仲文介绍,近年来,来安县充分发挥、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选树一批群众身边的榜样,带动群众革除陈规、树立文明新风。全县各村(社区)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评议会、村(居)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等村(居)民自治组织,开展酒席减负、垃圾分类、文明娱乐等移风易俗活动,乡村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安镇黄坝村经济发展较快,过去村民生活富裕了喜欢比阔气、讲排场,形成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一年办酒席达110多场,户均人情往来支出高达五六千元。

  “那时大家都讲排场,人情往来成了一笔沉重的负担。”黄坝村党总支李友龙对记者说。为了改变这种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的风气,村民理事会挨家挨户宣传移风易俗,通过理事会的反复宣传和示范带头,大家逐渐认识到铺张浪费的危害性,开始自觉抵制攀比之风。如今,该村很少有办酒席,户均人情来往支出降至2000元。

  “村民爱热闹,遇到婚丧嫁娶这样的大事,完全不办也不现实,但不能铺张浪费。”李友龙说,为减少浪费,该村建了一座占地近200平方米的邻里中心,集宴会厅、舞台等于一体,可容纳150人参加活动或就餐,配备志愿服务队伍,为群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搭建平台、提供便利。

  “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让群众的观念、行为都发生了巨大转变,让美丽乡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陈仲文高兴地说,如今,在来安县城乡,文明新风已吹进了群众家中,美丽乡村由改善延伸到文明塑造,由外向内的美丽嬗变,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安徽日报 记者 齐振江 汤超 通讯员 苗竹欣)玉米地里的大嫂

  

本文网址: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